說一口好故事(文/張大光 故事屋創辦人)(小康軒親親寶貝)
很多人對[說故事]這件事會有一些偏差及誤解,在與 家長及 老師分享後,很多人來信告訴我,修正觀念或做法後,對孩子及她們都有著意想不到的收穫……
在故事屋最開心的事,除了每天可以和很多可愛的小朋友在一起,也常有機會和爸媽及老師們分享說故事的方法與概念。
我常會問她們一個問題,說故事的主角到底是誰?相信每個都會回答我當然是孩子阿!接著我要請問大家幾個有趣的問題,如果主角是孩子,那麼------
1. 孩子只看的懂圖,看不懂文字,所以使用繪本時,您是在看圖說故事還是只唸文字呢?
2. 看完一本書,您喜歡人家逼問您這本書再說什麼嗎?您可以很快的回答出來嗎?但您是否常常急著問小朋友這個故事在說什麼呢?
3. 您看一部電影或是看一本書,目的是什麼呢?也許只是讓自己放鬆開心,但是你說故事給小朋友聽的時候,會部會有太多其他的目的呢?
4. 說完一個故事您覺得自己說的好嗎?
5. 說完故事後你會喜歡送禮物嗎?
如果以上的問題您的答案都是肯定的,那麼您和我以前一樣有很多東西要趕快修正了!
看圖說故事
首先我建議大家,拿到一本故事書後請先讀圖而不是文字,不知您是否留意到再說故事的時候小朋友的眼睛在看哪裡?答案是在看圖,很多人都認為小朋友應該看的懂圖,事實是如此嗎?您可以馬上翻開任何一本繪本,只看圖不看文,你就能了解小朋友看繪本時的感受,相信我,多數的大人如果光看圖不看文字,幾乎都看不懂繪本在說什麼,更何況是小朋友。所以說故事前建議您先把圖看一遍,看完整本後若遇到問題,再從文字中去找答案或補充,從圖畫上去引導小朋友說故事會變得非常順暢並充滿互動性。
輕鬆說故事不灌輸
其次,建議大家說故事不要有太多的目的,當說故事太有目的,或是急著灌輸孩子東西,不就變成了考試嗎?而且會帶給小朋友聽故事的壓力,曾經有一位小朋友告訴我,他不喜歡聽故事,因為媽媽在說完故事後會問他很多問題,如果講不出來,媽媽會很生氣,因此提醒大家,很多的道德、知識、人生觀不是一個故事就可以做的到的,它必須透過累積才能產生影響及價值。就像是一張衛生紙雖然很薄很薄,但是累積了幾百個故事後它就會在小朋友的心裡產生了厚度。
別忘了說故事的主角是誰
我在故事屋常常告訴同事一個觀念,講完一場故事後如果你覺得自己講的很好那就是你退步的開始,因為主角變成了你,但是如果你告訴我,小朋友聽的很專心很開心,那麼恭喜你!你一直都沒有忘記誰才是說故事的主角。
對我來說,小朋友聽故事很專心,那表示他在感受與思考;如果他聽的很開心,代表他覺得聽故事很好玩,這才達到說故事的基本目的。提醒大家,說故事不是演舞台劇,重點不是你表演的好不好,而要去留意小小聽眾的需求與感受。
說完故事不給禮物
有些老師或愛心媽媽在說完故事後,會給小朋友禮物,提醒你:說完故事不要給小朋友禮物。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習慣,故事本身就是最好的禮物了,試著問問自己,您希望說完一場故事,最後在小朋友心目中所留下的感覺是:「下次不知道會有什麼禮物?」還是「下次我還要聽好玩的故事!」我想您就會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孩子聽故事為什麼不專心
很多家長會問:孩子聽故事為什麼不專心?這牽涉到兩個問題:一個是年齡、一個是講故事的方法。一般三歲以前的孩子是「動態型聽故事」,他會坐不住而且跑來跑去。不過他們雖然在做別的事情耳朵還在聽,所以家長只要繼續說故事就好,千萬不要把他抓回來叫他乖乖坐著聽。
三歲以上的孩子如果不專心聽故事,就要改變說故事的方式,以故事中的圖畫來說故事,才能抓住孩子的眼光和心。
最後,和大家分享我長期觀察到的一個現象:通常喜歡聽故事的孩子,幾乎都喜歡閱讀。在現代這個教育體制混亂的社會裡,如果能夠透過父母親的努力,讓孩子喜歡閱讀,我想您已經送給孩子一種能力及一份人生大禮了。
以上這些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,也希望讓您和孩子都愛上一起「玩故事」和書本做一輩子的好朋友!
留言列表